行业内幕 公司和工长拿走近一半装修费 不“想点办法”,干活的咋挣钱? 桂先生(化名)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,公司虽小但水电工等各种工种齐全,一套房子到了他手里,四十多天就能装修得焕然一新。桂先生干过包工头,和一些知名装修公司合作过,在北京和济南的装修市场上打拼多年,对装修市场的整个流程和里面的“门道”了解得一清二楚。 “如果装修公司给你报价三万,其实一万五就能给你干下来。”桂先生说,通过“合并同类项”等方法,省掉近一半的费用不是难事。 “而且,如果家装公司照着三万块钱给你报价,那么最后你可能需要花到四万。”桂先生说,许多家装公司就是通过“中途”多加项目等方法让消费者“进退两难”,不得不多花钱。 按照桂先生的说法,家装的费用里有着近一半的“水分”。那么,如此之大的“水分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 桂先生说,其实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,就是个利益分配的问题。“找家装公司,环节多,每道程序都扣钱,到最后实际用在装修上的钱已经少之又少,不‘想点办法’,真正干活的人怎么能挣到钱?” 桂先生说,家装公司在给消费者报价的时候,是按照市场上的价格,根据人工和材料的价钱得出一个价格,实际上这些钱并不是都用在装修上。 “例如一平方米报价100元,实际上家装公司和工长就已经先拿走了40%多的钱,包工头再拿点,最后用在人工和材料上的只剩下50块钱,如果再给你用真材料,不偷工减料,不中途想办法多加点钱,干得着吗?”深谙其中之道的桂先生一语道破天机。 个案点击 家庭装修的“道道”真不少 防不胜防,不少市民吃了哑巴亏 装修是个费力气的活儿,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;装修要跟装修公司和工人“斗智斗勇”,这一点很多人也知道。然而,还是有很多市民一不小心掉进了“陷阱”,等发现问题的时候,因为装修合同中没有相关规定,装修公司不认账,最终只能吃哑巴亏,自己掏钱买单。 吴女士:所谓成本价,竟然比普通价还高 “都是朋友介绍的,觉得应该没啥问题,经常在外地出差,我也没验收。”经过一个月的装修,吴女士搬进了新房,装电视时却发现有线插头里没有跑线,给装修公司负责人打电话,负责人却矢口否认,由于没有合同,吴女士找到了介绍施工队的朋友,朋友却说自己和装修公司也不太熟,只是自己装修的时候认识的,感觉不错就介绍给了吴女士。“没办法,只好认栽了!”吴女士说,自己只能找人从墙外另接一根,现在,这根线还用胶带粘在墙上。 除了没跑线以外,入住不到一个月,洗手间就出现漏水,“浴缸下水管和洗手盆的下水管没弄好,一开水就漏,早知道当时就该亲自盯着他们!”吴女士说,不仅是“水路”,经过了解,装修公司所说的“只收取成本价”的建材,竟然也比别人贵了许多。 记者了解到,在装修过程中,常常会涉及很多隐蔽工程,例如水路改造、电路改造、防水设施、开槽布线、吊顶龙骨等等。由于隐蔽工程不暴露在外,装修工人为图方便,水电路绕管绕线、电路空管以及材料以次充好、偷工减料的现象屡屡出现。许多市民在接收房屋时并不能察觉,会如吴女士一般,影响正常生活,甚至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。 陷阱揭秘 1量面积的时候,把门窗都算进去 装修大多按照面积收费,面积大小是定价的前提之一。许多人可能会想,装修公司会不会有意把面积量大? 桂先生等业内人士介绍,其实装修公司大多不会这么做,因为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,可能找不止一家公司来测量,然后选择其中一家,因此家装公司一般不会在尺寸上做“手脚”。 “能够做文章的是测量的范围,一般来说,门窗是不需要装修的,还有一些家具的背面也是不需要装修的,这些面积加起来有时能达到一二十平方米。”桂先生说,许多消费者想不到这些,由此多出的装修费用却不少。 2走一米的电线,却要收两米的钱 装修过程中,改水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花样多多,有的家装公司在装修过程中不是换掉所有的电线,“反正是埋在里面,业主也不可能看到,或者是走一米说走两米。”桂先生等业内人士介绍说,这是常见的,而且消费者一般发现不了。 “还有一种更隐蔽的,就是利用点‘专业知识’。”桂先生介绍说,量走线的长度,应该是量管子的长度,每根管子里有零线和火线两根线,有的家装公司就按照里面线的长度来量,这样的话,一米的管子长度,量线就长了一倍,许多消费者不懂,就按照里面电线的长度给装修公司钱,而如果量管子,一米也就是33块钱。 3活还没干完呢,装修款就得交齐 在装修行业中,还有另外一个“潜规则”,那就是干不完活就要先把钱交完,而且首次付款的比例过高。 不少人在购买商品过程中,通常的做法是付一半,交货后再付另一半。“但在装修时,装修公司要求的首期付款额都在60%以上,而且没装修完就要求你把所有钱付清,否则就要停工。”桂先生说。 市民张先生对此就有着切身体会,“工程量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,他们就让我把钱补齐,说没钱干活了,但我把钱交给他们后,我立刻就感觉自己没有发言权了。” “装修公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同时如果出了问题,消费者把钱已经付清了,装修公司没损失,把所有的风险都留给了消费者。”另一位装修公司的负责人刘总说,这样做本身就表明这些家装公司“心虚”。 4不少“新工艺”,其实根本不需要 装修过程中,许多家装公司会向消费者推荐一些“新工艺”和“新办法”。例如目前许多家装公司都极力建议消费者在刷墙时用“挂网”的办法来防止“裂缝”,一平方米10多块钱,“但实际上许多房子是不需要的,尤其是新房子。”省城一家知名装修公司的设计师罗先生告诉记者,“挂网”是挂在墙里面的,从外面看不见,也为“偷工减料”提供了机会。 罗先生和桂先生等业内人士也说,以刷墙为例,许多装修公司都把这个活分成好多项,铲墙皮列一个价,刮腻子再列一个价,刷乳胶漆再弄一个价,如此几项弄下来,每平方米的价格就上升了好几成。 5不少大公司,只做“包工包料” 日前,记者以有新房需要装修为理由,走访了济南一些较大的装修公司。 “必须包工包料,因为是大公司,只干活我们没法干。”历山路附近一家装修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其他三家公司的答复也大致相同,那就是只做全包,业主已经买了材料的活不干。 在桂先生和刘总看来,这是十分正常的,“不全包,家装公司没有利润了。” 桂先生说,全包的话,除了设计费,还有管理费、监理费等各种费用,这都是明码标价的,但实际上很多装修公司都是找自家人,这块费用都省了。同时,由于装修过程中有许多费用都要从材料上挣,“如果业主买好了材料,那么再大的装修公司不都沦为‘施工队’了吗?” 刘总还透露,在一些装修公司的利润中,有两成以上要从材料上“想办法”。例如,很多“包工包料”实际上不包括灯具、五金件等材料,但消费者不知道,到了收钱的时候,装修公司会以这是“行规”来应对。 6“隐性消费”,害苦不少市民 “如果一个大的装修公司给你报的价很低,那么你就要小心了,装修过程中注定会增加一些‘隐性收费’项目,而且越便宜的,越要小心,这是装修公司吸引人的手段。”桂先生提醒记者。 桂先生说,有些公司为了让自己开始的报价便宜,很多明知道到时要收费的项目,在合同里都不写明。 例如包暖气管子的费用在合同里不注明,到了这一环节才告诉你露在外面不美观,需要包起来,一般消费者都会照办,这时装修公司就会按照材料费和工作量来收钱,包一米五六十块钱,有时一家要花上千元。 除此之外,还有在装修过程中才需要进行的改水管线、包门套等工作,消费者是想不到的,到时就要“根据需要”多花钱,而这些家装公司即使知道也不会告诉你。 “我是被这些‘隐性消费’给害苦了,乱七八糟新加的五金件费、改管道费和材料费等让我的装修价格从2万最后变成了3.5万。”市民张先生说。 7陪同买材料,回扣率20%左右 在装修过程中,许多业主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,那就是许多装修公司会陪着业主去选材料,而且要买他们推荐的几种材料,还以熟悉和价格便宜等理由说服业主按他们说的做。 “这么热心,也是有原因的,对于装修的人来说,对装修材料的价格和品质永远也没有装修公司和卖家清楚,一番推荐之下,很可能花了高价却不一定能买到好产品。” 桂先生说,无论价格高低,有一块是固定的,那就是装修公司的回扣。 “以瓷砖为例,回扣率在20%左右,其他的材料也大致相同。”桂先生说。 8所谓“小件儿”,其实花钱也不少 在装修过程中,即使是包工包料,也要注意其中有不少隐含的“不包括项目”。杂七杂八的加起来,也不是个小数目。 市民张先生对此有着“切肤之痛”。他让一家装修公司做家具,签合同的时候只规定了一些主要的设计和材料,“装修公司的人说一些小地方和材料很繁琐就不列了,花不了多少钱,我就同意了。”张先生说,没想到,到了实际装修的时候他才发现,这些所谓的装修小件实际上价格不菲。 “比如说家具需要的合页什么的,不少一个就是四五十块,光五金件我就多花了好多钱。”张先生说,类似的费用,让他多花了两千多元。 专家支招 相关合同条款 规定得越细越好 家装“陷阱”多多,如何防止?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,出现这种情况,一方面是由于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到一个很规范的程度,“另一方面,进入门槛低,对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较低,也是出现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。”省消协宣教处副主任王致远认为,要减少这些现象,一方面要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,多部门联手加大监管力度,同时要提高装修行业的准入门槛,对整个行业进行整合提高,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之一。 对于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开这些陷阱,王致远建议,首先在装修时要慎重签订合同,相关条款要规定得清楚仔细。王致远说,签订合同后,不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东西。装修公司在装修过程中随意增加一些东西是不合适的,如果一些装修项目装修公司明明知道却故意隐瞒消费者,到了装修环节再提出,甚至加价,就涉嫌欺诈,消费者碰到这种情况可以依法举报。 面对收费陷阱,王致远建议让装修公司列详细清单,同时列出装修进程时间表。 在选择装修材料时,一方面注意购买有质检报告等国家认证的产品,同时要注意“货比三家”。 王致远提醒消费者,装修要保持一个理性的心态,选择家装公司除了购买商品,还接受服务,不要只听商家的口头和广告宣传,被各种促销和低价所“诱惑”,不要把“报价低”作为主要的选择原因。 最后,还要尽量选择正规公司,这些公司出于信誉的考虑,会更规范一些。 与其相信“良心” 不如自己“有心” “干的是良心活儿,挣的是良心钱”,很多装修公司在接活儿的时候都会这么说。然而现实却让我们不敢乐观,无处不在的收费陷阱,让人揪心的工程质量,很多业主的真实经历,不得不让人们怀疑“良心”二字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分量。 我们可以谴责某些人的无德,我们可以期待相关法规的完善,然而,我们无法要求那些两眼只盯着利益的人因为道德而放弃利益,相关法规的完善也需要时间。我们能做的,是了解装修行业的潜规则,是提前洞察可能存在的陷阱,是在与装修公司“斗法”的过程中练就火眼金睛,是不给装修公司设置陷阱的机会。 装修过程中,多数业主会一直盯着,这是对工程质量的担心;装修完之后,多数业主不敢立即入住,这是出于身体健康的考虑。偷工减料,防不胜防;甲醛超标,令人胆寒。诚信的缺失,让我们提心吊胆,让我们不敢相信那些拍着胸脯信誓旦旦作保证的人,不敢相信他们的“良心”。 既然如此,不妨做个有心人,做个有智慧的人。洞悉人心的险恶,了解所谓的潜规则,避开那些让你多掏钱甚至可能影响你和家人身体健康的装修陷阱,身体健康,心情愉悦,快乐生活。 |